當前棉花主要利空驅動有兩個因素:紡織利潤修復和新棉定價。在下跌行情時,各種利空因素都比較清晰,在此不贅述。本文主要探討會發生反彈的情景和信號。從常規的產、銷、政策三方面剖析有哪些漲的可能。
首先是消費。回顧2020年9-10月,紡織企業用1.5個月的時間從高庫存清到低庫存,今年是否有這種可能?共同點是,紡、織企業的原料低庫存、成品高庫存,紡企虧損、織廠微利,開機率低。不同點是,織造、服裝業庫存,以及歐美的紡服庫存,2020年同比低位,而2022年同比高位。另外,宏觀預期,2020年末全球,包括中國都是刺激經濟復蘇政策,2022年全球除了中、俄都是緊縮政策。也就是說2020年有補庫和消費復蘇預期共振,而2022年產業鏈庫存結構和終端消費預期仍處于負反饋階段,即使中國終端消費環比好轉,但是終端的高庫存也令去庫時間延長。因此,消費如果好轉,產業鏈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去庫存,不會馬上反饋到棉花上,是個慢變量。當庫存去至中性位置,可對棉花反饋止跌,如果紡織有利潤,原定投產的紡織產能仍會投產,則棉花有反彈機會。
其次是產量。常規的兩個因素,面積和天氣。2022年至今,播種面積的變數關鍵在印度,印度是迷之國度不能推測,印度官員表示增加15-25%,美國USDA評估環比增加8.6%,季風6月正常抵達內陸,后面0.5-1個月為關鍵的落地期。2022年是連續第二個拉尼娜年,北半球高溫的預期已經顯性交易在內,主要反映在美棉天氣,所以美國天氣的利多邊際已經弱化了。而中國這邊,高積溫令新疆旺產,但超過35攝氏度的高溫天氣在6月底開始顯現,關鍵是在6月底至7月的盛花期如果出現持續高溫、且供水跟不上,則會造成熱害落花,從“旺產”預期轉為“減產”預期。不過中期預報表示北半球氣溫在后半年會同比降,所以新疆7月氣溫撲朔迷離,需高度關注。印度的天氣,從中期預報保持原判,尚未出現信號。澳洲多雨水庫充足,2023年播種也是個產量大年。綜上,播種面積基本落地,關注印度是否給出利多邊際。關注7月的新疆天氣,如果出現熱害則為支撐信號,價格反彈則需要一個有現實配合的炒作。
最后是銀行政策,關系到軋花廠困境如何解決。目前市場更關注還貸是否強制執行,如果能夠被允許跨年結轉,則市場收購主體完全可以支撐鄭棉09合約,壓低01合約,以規模優勢創造新棉收購優勢。尤其是當前中小軋花廠規模性壞賬,新年度有效加工產能減少。所以,只要不被強制執行清盤,且新疆不受災,則鄭棉9-1正套可彌補一些虧損。如果以上三個因素在某一時間共振,則可漲;滿足兩個可小反彈。
(本網尊重各兄弟網站及獨立撰稿人之版權,如發現本網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請聯系我們.同時本網也歡迎對市場具有敏銳判斷和獨立見解的行業人士前來投稿,投稿郵箱info@168tex.com
電話:0512-63082910)